西南金融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国际刊号:1009-4350
国内刊号:51-1587/F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4295 人次
 
    本刊论文
面向西南开放的跨境金融发展之路

跨境综合金融可谓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产物,如今这一进程正随着两件要事而加快:一方面,鉴于云南得天独厚的区位和地缘优势,胡锦涛总书记于2009年7月在云南调研时明确指出,将云南打造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此举在将云南由对外开放末端推至前沿,使之获得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彰显出了国家新的战略思维和对外布局;另一方面,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一年多以后,人民银行会同5部委发布通知,指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并增加云南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试点地区,而这无疑也传递了鼓励和支持各类经济主体“走出去”的政策信号。
  如果我们将上述两件要事叠加,从金融的角度看,这便拉开了我国面向西南的跨境综合金融发展新时代的序幕,而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导者,无疑肩负着引领新时代的历史重任,特别是对在滇的商业银行而言,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基础上,更应当责无旁贷的走在前面。然而,全面融入新时代并非一蹴而就,因为这应当是一个有目标、方向和重点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时间积累和市场认可的过程,那么,在滇商业银行该如何紧跟时代主旋律,弹奏前进进行曲呢?就此而言,中信银行昆明分行作为在滇商业银行的一份子,也作为在我国金融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中信集团在云南的代言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也有基础和能力,立足当地争做面向西南的“金融桥头堡”,与云南共同谱写发展新篇章。基于这样的基本认识,对此,笔者结合中信银行昆明分行实际情况就上述相关问题做一探讨。
  
  中信昆明分行金融“桥头堡”之理论思考
  中信昆明分行立足云南,争做面向西南的“金融桥头堡”,蕴含“动态平衡”与“阶段渐进”之意,对此,我们可从理论分析中找到相关依据,具体而言:
  一方面,按照帕特里克(1966)的观点,金融有两种基本演进模式:一是需求追随型(Demand-Following),即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主体会对金融服务产生需求,作为对这种需求的反应,金融体系会不断发展,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需求方;二是供给领先型(Supply-Leading),即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及相关金融服务的供给先于需求,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供给方。上述两种模式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供给领先型占据主导位置,但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需求追随型的作用与地位将会日益重要和突出。在笔者看来,金融的发展更多的是上述两种模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结果,毕竟金融的需求与供给是相对的,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并共存于整个经济系统中。因此,为了更好的融入面向西南的跨境综合金融发展新时代,也为了逐步化解我国既存的金融需求大于供给矛盾,我们应当取两种模式之长,提倡适度超前和勇于创新的理念,不断加强金融供给的水平、效率与范围,尽可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类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努力走“供需平衡型”之路,力争实现经济学意义上的“出清”之帕累托效率状态。
  另一方面,我国面向西南的跨境综合金融发展新时代的开启,在“环境―制度―行为―效率”的基本逻辑下,其实这是制度相容性的一个集中表现,因此,与跨境综合金融相关的制度安排必然会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进而更加有效的激励或约束着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实现交易费用最小化。上述意味着,与我国金融由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向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演进趋势一样,我国面向西南的跨境综合金融发展也将会呈现出阶段性的基本特征,而这种阶段性会随着金融的不断深化,与杨瑞龙(1998)指出的“供给主导型―中间扩散型―需求诱致型”路径相吻合,而且,这种渐进性的路径也印记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制度变迁逻辑,追求的是微观行为与宏观效率的契合,富有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之深意。在这样的背景和趋势下,同时也考虑到相关的约束条件,我们无疑应当紧扣时代脉搏,在整个金融制度框架的动态演进下,有重点、分步骤的扮演好“跨境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之时代角色。
  
  中信昆明分行“金融桥头堡”之现实选择
  在理论指导实践以及综合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之下,中信昆明分行今后面向西南的“金融桥头堡”之路径选择大致可以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夯实基础,做大做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立足于云南,可以说包括昆明分行在内的所有在滇商业银行均具备有利于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环境、基础和条件:从宏观层面看,云南具有内在激励助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茁壮成长,进而使之更好的彰显出自身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的前沿性、重要性和带动性;从中观层面看,云南对外投资的范围与特点,决定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潜力巨大。时至今日,东盟已经成为云南境外最大的投资地,而且,云南对外投资企业在东盟国家具有相对强势的地位,往往拥有一定的定价权、议价权,加之云南与东盟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边贸基础,以及人民币近年来在这些地方充当“硬通货”角色的事实,东盟国家较之欧美国家更容易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从微观层面看,前期试点表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主要涵盖进口开证、来证通知、进口代收、出口托收、货到汇款等常见的国际结算品种,而这些业务昆明分行在非人民币结算方式下基本上都有开展,这就意味着,只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系统上线,相关业务的办理便水到渠成。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作为自身国际化的着力点,并快马加鞭地助推该业务驶入发展的上升通道,以此进一步树立起中信银行的品牌、形象及影响力,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争取获得市场和政府更大更多的认可与支持,为“金融桥头堡”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第二步:主动出击,扩展和丰富跨境综合金融服务的层次及种类,全力满足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向境外的产业链优化与延伸、资源开发与整合、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日益频繁的经济行为,将会有力地促使我国产业梯度转移、发展模式优化、增长方式转变,使得绿色经济、低碳减排、节能环保成为当代社会的发展主流,而与企业“走去出”相随相伴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跟出去”,以此践行着金融服务于经济的责任与义务。为此,中信昆明分行拟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基础上,根据“走去出”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不同业务需求、不同行业特点,从账户服务、结算服务、融资服务、理财服务等方面努力扩大客户的选择空间(参见表1)。
  除此之外,在科学审慎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中信昆明分行还应当力争做到思路超前、先行先试,不断延伸服务领域,不断提升服务品质,重点关注和择机推出以中间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跨境金融服务,如境外上市购并、项目风险评估及融资支持、外汇担保及避险、货币调换、境外资产保值增值、境外现金管理和资金汇划、国际银团贷款、国际保理等业务,以及特色化的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服务,从而逐步搭建起昆明分行旗帜鲜明的针对中小企业的大众化产品超市、针对战略公司的特色化解决方案、针对不同行业的专业化服务方案的“三位一体”跨境金融产品体系,不断加强一揽子金融服务供给的能力、水平与范围。
  第三步:全面深化,努力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建设中提升和强化自身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东盟《共同宣言》提出了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加强区域内货币合作、促进区域内资本合作三大目标,在此远景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云南将会借桥头堡战略充分展现出滇中城市经济圈、八个沿边经济区和四条经济走廊的活力与魅力,进而紧密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通信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以及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并结合自身在烟草、旅游、水电、矿产、生物等领域的优势和特色,助推我国不断深化与东盟的交流与合作,促使行业互动、区域互补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形成。由此,如果中信昆明分行能在扮演“跨境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角色的基础上,全力争取并获得总行、集团和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参与铺设中国―东盟现代化的区域性金融网络,如参与建设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与东盟国家互设金融机构或办事处、筹设合作与开发基金、制定金融信息标准、推动跨国资本市场、产权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构建战略产业产、学、研一体化金融服务模式,最终打造出区域金融市场的“高清产业链”,那么,昆明分行必然与同业一道在境内外产业分工、行业对接、金融合作与创新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由此在产生积极、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
  综上,中信银行昆明分行面向西南的“金融桥头堡”之路径选择,可用图1来加以概括和总结: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西南金融》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西南金融》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